即人是上帝创造的、同时也担负着创造的使命的物种。
此外还有矿产资源领域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分析。
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时我们能说这两个人的财富是一样的吗?这当中,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要考虑到,在住房价格上升的过程当中,一个相当的部分是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投资的渗透效应,以及由这种渗透所形成的财富的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这当中是有真实的财富因素在里面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必须要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起来。
对民众而言,就是收入或财富的缩水。过了一段时间,一条地铁修了过来。从2010年8月底到11月初,由于美国不断传递出即将推行量化宽松的信号,短短两个月时间美元贬值了9%,令别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
欢迎你们购买美国国债,要不就存到美国的银行里拿点利息。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以及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它占到68%的份额。二是利用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获取利差。
而就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酝酿与演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寡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及自身利益,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对美国中央银行及全球金融体系的控制、利用他们手中的美元霸权,既转嫁损失和危机,又趁火打劫,竭力维护渐显衰落的霸权地位。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市场彻底向美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开放,跨国界的资金流动由于金融市场的解除管制而成为惯例,美元霸权终于修成正果。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美国对此并不太在乎,只要继续以美元计价、而且用这笔收入购买美国国债就可高枕无忧。而一旦信用受到破坏,这些票据都要转化成货币时,货币就会严重不足。随着美元本位的正式确立,国际储备的规模急剧扩张,到2007年达到了4.1万亿美元。——美国可以较少地考虑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影响,因而能够独立地执行国内的货币和财政调控政策。
而且脱钩之后,美国的贸易赤字就可以摆脱束缚继续扩大,联邦预算也可以继续扩大,无须再顾忌债务负担太重。美国虽然没有摆明了要赖账,但实际上一直在耍些花样来减轻债务。此外,由于不少国家都用美元购置了美国的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所以这些金融资产的贬值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战争中美国首先取得的一项战绩是,使其他国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受到损失,削弱这些国家基于美元储备而发行的本国货币的币值基础,进而破坏这些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安全,强化美元对受损国货币的强势地位。
正常条件下,嫌贫爱富的银行会优先把钱借给高收入、低风险的富人,因此,低收入人群大规模地获得贷款,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信用的过度扩张,而信用的扩张则成为加速危机到来的有力杠杆。各国要想打破美元霸权以及美国的金融霸权,恢复被颠倒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绝不能等靠恩赐,而必须付诸现实行动。
这场货币战争达到的第二个效果是,受到冲击的国家,为了避免自身的金融市场破产,不得不向国内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并采取降息政策。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一个庞大的庞氏国家才造就了巨大的麦道夫骗局。
同时,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交易自由、市场开放的国际贸易准则,为美元向全世界流动打开了方便之门。美元币值的稳定,有利于西方国家恢复生产和贸易,从而大量地吸纳美国的过剩商品,无论是用黄金还是用美元支付,美国都很欢迎。寄希望于美国收拾残局、解决美元制造的一大堆麻烦并不现实——越是害怕美元霸权就此衰落,美国就越会利用危机来加紧打击他人、巩固自己。可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呈现出了不稳定的迹象。当大量外国美元流入美国资本市场而四处寻找可靠代理人的时候,有毒资产和各种骗局早已守株待兔地等在那里了。第三个办法是向别国的金融主权渗透。
从道理上讲,国外持有的债权都可以要求美国用等值的实物资源来兑现。另一个效果也很重要,这就是美国借机发行更多的美元,获取更多的铸币税收益。
明明美国是危机漩涡的中心,但美元却没有像泰铢在泰国发生金融危机时那样,身价一落千丈。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元谋求霸权奠定基础对于曾经寄人篱下的美元来说,能坐上今日之宝座实属不易,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清晰地记录着其一路奋斗的足迹。
何以至此?仅凭麦道夫的个人信誉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外汇交易的80%、国际间银行业交易的90%是通过美元进行的。
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美国世界生产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再加上对外战争的巨大花费,以至于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并进一步扩大,短期外债增加,世界上的美元匮乏逐渐被美元过剩所取代。想拿盈余买我的资产?对不起,本国只有劣质资产可供出售,那些高新技术和能源等利润高、战略性强的行业我还留着自己用呢。美元虽然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却掌控着调集世界上各种实际资源的权力。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投资者争相变现数十万亿美元的各类证券,这无疑会造成大规模的货币荒。
1973年3月,欧共体、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本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于是,从1982年至今,美国始终保持着贸易逆差,而且是逐年扩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房地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房屋价格超乎寻常地走高,为次级贷款的大规模发放和次级债系列金融产品的火热出炉创造了前提条件。庞大的海外美元流入,给美国经济扩张带来了充裕的资金,但同时也推高了资产价格,造成经济泡沫。
美国慷慨解囊,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了经济援助,同时积极推动美欧间的国际贸易。那么,这又会为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哪些后果,会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施加怎样的影响呢?环节之一,美元霸权导致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失衡格局长期存在美国自1968年出现12.8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来,赤字持续扩大。
这部分美元若想保值,多半只能直接或间接投向美国市场。这场看不到硝烟的货币战争,可以说是美元统治和美元霸权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一种极致运用。对于美国的贸易伙伴们来说,巨额的长期贸易失衡意味着巨量的美元向世界各国持续输出。通过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刺激第三国频繁、大量地使用美元,增加它们购入美元、储备美元的动力。
再比如说,炒高以美元进行交易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也有利于美国减轻债务,冲销贸易赤字。又如,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地区采用亚洲发展模式达到空前繁荣。
石油、矿石、粮食等战略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三是利用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减轻外债。
而别国换来的美元外汇,通过购买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或存入美国银行,仅仅赚取微薄的利息。由于货币供给充足,家庭消费借贷变得更加容易,银行放贷条件也越来越宽松。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